10月23日,港珠澳大橋迎來通車七周年。這項跨越伶仃洋的超級工程,七年來不僅促進粵港澳三地快速融合,經濟顯著增長,成為活力涌動的“黃金通道”,更彰顯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硬實力。而在這項世界級工程的背后,山河智能以其自主研發的超級裝備,為大橋建設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,展現了“中國制造”的卓越品質。

△這是晨曦中的港珠澳大橋(2023年12月15日攝,無人機照片)。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
港珠澳大橋作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,其建設過程中面臨著海底地質復雜、施工標準苛刻等諸多挑戰。在項目建設的關鍵階段,山河智能的旋挖鉆機憑借出色的穩定性和適應性,成功克服了深海復雜地層施工難題,為大橋樁基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。在極限工況下的卓越表現,也充分驗證了中國制造能夠勝任世界級工程的嚴苛要求。
“在港珠澳大橋項目建設中,我們的裝備經歷了最嚴峻的考驗。”山河智能相關負責人表示,“通過這個項目,我們不僅積累了寶貴的深海施工經驗,更驗證了山河自主創新技術的可靠性。”
七年來,從港珠澳大橋的跨海貫通,到川藏鐵路的雪域攻堅,再到雅魯藏布江“水電珠峰”的超級工程,山河智能的創新步伐始終與國家重大戰略同頻共振。山河智能始終堅持“先導式創新”理念,相繼研發出超級旋挖鉆機、超級液壓靜力壓樁機、超級樁架等系列創新產品,同時積極布局智能化和新能源裝備領域,5G旋挖鉆機、增程式電動旋挖鉆機的面世,展現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之路。據悉,山河智能的超級裝備和新能源裝備已廣泛應用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,在深中通道、東莞軌道交通1號線、深圳軌道交通14號線等重點項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。
七年通途,是里程碑,更是新起點。未來,山河智能作為地下工程綜合領域領軍企業,將繼續秉持“做裝備制造領域世界價值的創造者”的使命,以更多創新成果助力國家基礎設施邁向新高度,持續向世界展示“中國制造”的磅礴力量與無限可能。